编者按——
非凡十年,我国出版业取得了非凡成就,出版集团在内容建设、品牌传播、融合转型、资本运作、“走出去”等方面齐发力,成绩有目共睹。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商报邀请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局、北京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吉林出版集团、黑龙江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出版集团、读者出版集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等集团老总,梳理出版业近十年变化,展示各集团主要成绩和未来构想。
建设新时代中国一流的“出版+”集团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伟
构建以文化新地标为引力场,以内容生产、知识服务和知识性大数据为基础的“出版+”发展生态,把集团打造为文化的服务运营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知识性大数据的提供者。
近十年来,中国出版业已成为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的核心行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践行者,是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引领者。增长方式方面,传统纸质出版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生产要素方面,出版业成为既是知识服务又是大数据生产的行业。
十年来,北京出版集团强化政治引领,加快转型改革,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为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一是坚持精品战略。构建突出产品特色、坚持精品出版、形成品牌特色、推进领域创新的“专精特新”内容生产格局。二是加强融合发展。与多领域多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汇融合。完成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投资北京》杂志社的无偿划转,推动出版资源向集团聚合。三是深化改革转型。制定集团机构调整方案,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和全员聘任工作,切实理顺机制,增强活力。在数字化产品的打造上集中发力,搭建集“平台化、社交化、服务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探索内容运营新模式。
北京出版集团十年来的发展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六方面。
聚焦深耕出版主业。坚持精品战略,以集团出版业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主题、人文社科、文学、少儿、教育等七大板块出版工作。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时间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持续推出精品力作,在国家级重要奖项评比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十八大以来,集团共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及推优300余项,近800个项目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点出版物规划。
做优做强核心资产。联合西城区共同建设出版文化产业园,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以集团楼宇和十月文学院为依托,有效利用物理空间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其他社会资源实现多方联动。充分发挥优质文化资源的牵引作用,以空间聚合资源、以政策吸引资源,形成出版产业规模与聚集效应,构建支撑集团创新发展的产业平台。
整合壮大融媒业务。成立集团融数中心,加强对融媒业务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引领、推动集团各子分公司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出版要素与不同媒体和服务的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拓展文化智能应用场景,丰富数字文化消费,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擦亮“十月”金字招牌。整合集团“十月”品牌资源,成立十月分公司,立体化开发运营十月品牌,提升品牌效益。承办历届 “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致力于打造贴近大众、服务群众的文学交流盛宴,已形成全市性的文学热潮与全国性的广泛影响。深挖文学的内容价值,实现IP多元发展,逐步在影视转化、研学旅行、舞台演出和衍生品开发等领域培育孵化新项目。
践行国企使命担当。积极参加“文化润疆·书香和田”图书捐赠活动,向和田地区捐赠各类图书200余万码洋,赴和田市等5个区县深入调研,起草援建工作《调研报告》。积极贯彻落实首都文化援建要求,推动落实图书出版、动漫教程、研学交流、技能培训等多个对口援建项目,自觉履行国有文化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担当。
扎实推进图书出版“走出去”。积极拓展版权贸易输出,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连续2届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建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推动集团对外文化贸易工作更加国际化、规范化。打造“品读北京”、十月作家居住地等品牌活动和跨国交流平台,不断拓宽中华文化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致力于与国际同仁一道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为着力解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核心问题,北京出版集团将以“建设新时代中国一流的‘出版+’集团”为目标,致力于构建以文化新地标为引力场,以内容生产、知识服务和知识性大数据为基础的“出版+”发展生态,把集团打造为文化的服务运营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知识性大数据的提供者,通过出版业务和核心资产双轮驱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首发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10月1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