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版新书速递
《“纪录小康工程”地方丛书•北京卷》
本书编写组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为多维度展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在中宣部新闻局领导下,人民出版社统筹协调下,各地方人民出版社共同努力下,成功推出“纪录小康工程”丛书。其中,“北京卷”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全方位记录了首都北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典型人物和重要事件,全景式、立体化、多维度呈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都贡献。《“纪录小康工程”地方丛书•北京卷》共五册,分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全景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大事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奋斗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变迁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影像记》。
《宝水》
乔叶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宝水》是七零后代表作家乔叶的长篇突围之作。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正在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生机和活力重新焕发出来。人到中年的地青萍被严重的失眠症所困,提前退休后从象城来到宝水村帮朋友经营民宿。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以鲜明的主观在场性见证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自身的沉疴也被逐渐治愈,终于在宝水村落地生根。
这部长篇是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文学书写力作,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冬——春,春——夏,夏——秋,秋——冬,四个章节如同一幅长卷,在四时节序中将当下的乡村生活娓娓道来。宝水,这个既虚且实的小小村落,是久违了的文学里的中国乡村。它的神经末梢链接着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链接着当下中国的典型乡村样态,也链接着无数人心里的城乡结合部。村子里那些平朴的人们,发散和衍生出诸多清新鲜活的故事,大量丰饶微妙的隐秘在其中暗潮涌动,如同涓涓细流终成江河。
《冯耿光笔记》
靳飞 著
文津出版社
冯耿光,生于1882年,字幼伟,广东番禺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生,其后长期在金融行业工作,在20世纪初到三四十年代十分有影响力。作为近代著名的金融家,读者只能从一些作为文史资料的回忆录中对其进行了解。在《冯耿光笔记》中,作者以其丰富的学识,通过档案资料,冯耿光本人的文章,他人的日记、回忆录、游记中的相关记述等这些确凿翔实的史料文献对冯耿光的一生做了传记式梳理,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冯耿光传奇的一生,印证并佐证了20世纪上半叶冯耿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社会影响力。本书既是一部严谨可靠的人物传记,同时又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专著,对研究冯耿光及那段历史提供了史料价值。
《幕启 十五华年》
国家大剧院 编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幕启 十五华年》是国家级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建院十五周年之际推出的精美舞台艺术画册。全书以一部“剧作”的主体结构——“序幕+两幕剧+尾声”进行结构编排,通过海报、精彩剧照及剧目档案,集中呈现了国家大剧院建院十五年来百部自制优秀剧目。本书不仅展现国家大剧院书写中国故事,打造高峰之作,彰显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还体现了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与国际接轨,推动国内与国际、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创新融合发展。这部“国家大剧院百部制作剧目影纪”的推出,能让广大读者跟随一组组海报与剧照、台前幕后的花絮影像,共同回顾一场场扣人心弦的精彩演出,感受国家艺术殿堂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底蕴。
《一百种隶书临习与创作》
王本兴 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隶书技法教程。从临摹到创作,再回到临摹,这是一种进取性的良性循环。临摹必须以创作为检验手段,创作必须以临摹为基础,创作意识必须贯穿临摹始终。本书详细介绍了一百种隶书的临习与创作技法,其碑刻、事由、背景、内容、文字、艺术特点、临摹技法、作品创作等皆作详尽描述,将隶书的发展脉络呈现给读者。书中还收入了许多珍贵的原始图片、前贤临作,以及技法、创作示意图,可谓图文并茂,对广大隶书爱好者有较强的资料、欣赏、学习参考价值。
《图说鲸类百科》
[美]安娜丽莎·贝尔塔 著
李松海 薛天飞 译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图说鲸类百科》是一部系统性介绍鲸类进化和物种识别的百科全书,汇聚了包含露脊鲸、须鲸与灰鲸、海豚、抹香鲸、一角鲸与白鲸、喙鲸、淡水豚、鼠海豚在内的8大门类、90种鲸类动物,构建出囊括全球目前公认的鲸类知识体系;从常规物种、濒危物种到新物种,从普遍特征、物种间差异到个体习性,作者整合了世界各国数十年来在鲸类动物研究领域形成的权威知识和专业见解,为读者带来全面系统的海洋课程。
本书独特之处在于,收录有200余幅以鲸类动物为主体的水面水下实拍图,以及500余幅与鲸类研究相关的精美手绘图,直观展现了难得一见的鲸类世界,并提供专业实用的观鲸指南。
DK手绘图解典藏书系 《人体大百科》
英国DK公司 编著
米琳 译
北京出版社
《DK图解典藏书系 人体大百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科普通识读物,也是一本内容丰富,浅显易懂的人体百科全书。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人体的各个部分的运作。配图丰富细致,绘图精美,词句通俗易懂。本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由总及分,从头到脚,全面对人体的几大系统、主要部位、内部结构和生理活动做了详细介绍。阅读后,读者能够全方位的了解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我们自身各个系统的每一个组成结构。
《熊猫小四》
叶广芩 著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秦岭三庙村的小男孩汪汪,跟小伙伴一起从溪水边救回一只受伤的熊猫崽崽,给它取名小四。在三庙村村民的倾力救助和照顾下,在孩子们的倾情陪伴中,小四健康快活地成长着,喝糊糊、穿马夹,跟花猫追逐嬉戏,跟黄狗称兄道弟……成了人见人爱的大宠物。与此同时,村里来了一支由大学生和科研人员组成的大熊猫调查队,其中一名叫周阳的大学生与汪汪、小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随着小四野性渐显,这段跨越年龄和物种之间的纯真感情不得不划上句点,三人终将离别。只是有些离别,是通向光明与自由;有些离别,却让人难以释怀……
《熊猫小四》是作家叶广芩基于秦岭生活创作完成的,也是作家“动物与孩子”系列的首部作品。书中塑造一系列了与家园的草木生灵相依相守的秦岭百姓的形象,如对大熊猫关爱有加的男孩汪汪、为熊猫的保护事业献出生命的大学生周阳等等,让读者在领略秦岭醉人自然之美的同时,深刻感受到秦岭人质朴、勤劳、善良、豁达、通透的精神气质,体会“万物和谐”之道,形成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生态环保理念。
《两个人的学校》
曹延标 著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两个人的学校》是一部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取材于“一所学校只有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真人真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了乡村孩子淳朴真诚、好学上进的精神面貌,也塑造了坚守工作岗位、用心改变家乡面貌的乡村教师形象,真实地呈现了当下山区乡村基础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山区扶贫工作令人振奋的场景。小说人物鲜活,语言清新,主题阳光,注重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文学性,作者笔下家乡的芦苇塘、大海、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如诗如画。地方特色非常浓郁,美食豆丹、口口相传的童谣、当地的方言土语,就像乡间的一股清流、田野里的一缕禾香,让人难忘。
“沿着丝路看中国”(共5册)
张学锋 主编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五千年。本套书共包含《丝路历险》《丝路新奇风》《古城探秘》《奇物寻踪》《珍宝传奇》5个分册,通过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讲述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与丝路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名胜古迹、美食特产、珍稀动物、风土人情等。丛书由严谨的学术团队创作完成,每册书中都有近百幅精美手绘图、文物实物照片,全彩印刷,内容丰富。丛书即可帮助孩子了解中华文明,又能打通语文、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学科知识,在大语文、素质教育时代,为孩子提供打通学科分界的经典通识读本,帮助孩子培养洞察世界的格局,提升文化素养。
《能动手的建筑史》
王欣 著
北京出版社
《能动手的建筑史》是一套为7~12岁儿童精心打造的建筑学科普图画书。整套书共3册,以章节化的模式为孩子展现了人类如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建造出不同的建筑,以满足各种需求。从遮风挡雨的居住建筑,到更远更高更省力的工程建筑,再到满足精神需求的公共建筑,展现了人类不懈奋斗、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本书内容专业详实,语言生动浅显,手绘插图细致精美,此外,书中还增加了手工互动功能,书中的典型建筑以视频的形式给出了详细的搭建步骤,鼓励孩子动手尝试,在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感受建筑的魅力。
《辫子姐姐心灵花园:漫画版》(5册)
郁雨君 著
北京出版社
《辫子姐姐心灵花园:漫画版》以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的主打作品“辫子姐姐心灵花园”系列为蓝本,是一套全新打造的漫画版儿童图书作品。本套丛书共5册,语言风趣幽默,画面和文字生动而细腻的呈现了青少年的情感世界,培养了孩子的爱心,体现了亲情之爱、同龄人的友爱、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爱,让青少年读者在阅读中学会爱,享受爱,理解爱,以文学的力量来帮助孩子塑造健全、健康的情感世界。
《“育•树”教育:从“一般”到“不一般”的成功密码》
丁凤良 主编
北京教育出版社
本书详细记录和分析了北京市双榆树小学结合“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课题研究,创造性地提出“育•树”教育,并不断深化、丰富“育•树”教育内涵,构建“五育并举,七树融合”育人体系的办学实践。学校通过系统优化常规管理和课后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学校从“一般”到“不一般”的转变和提升。双榆树小学独具特色的办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当今“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践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