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版6月新书速递(10种)
《中国生态博物丛书 新疆温带山地卷》
李文军、管开云 主编
北京出版社
即将上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伟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生态博物丛书”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着手策划的。丛书共分21卷,由国内30多家科研单位和大学数百位科学工作者共同编著完成,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各种生态类型的生态环境,以及相应环境中各类生物物种,填补国内该领域高级科普图书的空白。
作为其中的一卷,《新疆温带山地卷》在概述新疆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以新疆境内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山系典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资源为依托,围绕各大山系垂直梯度(高山冰原带、高山—亚高山草地、针阔叶林和山地灌丛等)的主要植被带,图文并茂地对植被带中构成生态景观物种的350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同时,书中穿插展示新疆生态景观大图,为读者展现新疆山地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
《伍连德画传》
[美]伍美瑞、[美]伍忠豪、黄建堃 著
北京出版社
即将上市
伍连德(1879—1960),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的先驱,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多所医院和医学院的主要筹办者,华人世界首位诺贝尔奖候选人。1910—1911年,伍连德领导的东北抗疫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和社会行政手段主动地、有组织地战胜大规模疫情。这一壮举揭开了中国与世界抗疫史的新篇章。伍连德亲手实施了中国近代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他设计的“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本书通过700多幅珍贵图片,从家人的角度,以画传的形式,全面展现了伍连德的传奇人生和品德情怀,彰显其为中国近代卫生防疫、检疫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雨燕飞越中轴线》
张之路 著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即将上市
每当夏季的清晨和傍晚,北京雨燕在天空翱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雨燕飞越中轴线》以亦真亦幻的写作手法,从一个女孩和“北京城的精灵”北京雨燕的视角,俯瞰金丝带一般的北京中轴线。“九龙柏”有着怎样迷人的传说?故宫里为什么没有树?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古老的中轴线如同一幅生动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本书丰富、立体地展现了北京中轴线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百姓生活的烟火气,书写出“京城之脊”的古都风华与时代新韵。
《逍遥仙儿》
石一枫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长篇小说《逍遥仙儿》是“新京派”代表石一枫对当代北京生活的书写。自由职业者庄博益、高知白领苏雅纹、拆迁户王大莲三人的孩子是“牛小”同学。“双减”政策一朝施行,校外培训班纷纷关闭,停不下“鸡娃”的三人精心策划,在王大莲家秘密开办了家庭辅导班,从前被轻视的王大莲也摇身一变成了家长中的核心。但好景不长,家庭辅导班很快被有关部门取缔,三个家庭在一地鸡毛中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海淀鸡娃”名满天下,却与“双减”政策撞个满怀。《逍遥仙儿》围绕三个家庭的育儿征途,呈现出各家的欢喜哀愁,勾连出一幅当下北京众生相。而在经历了自我体认、自我确证的挣扎之后,人们发现了返璞归真的温情可能。
《鬼指根》
尹学芸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即将上市
《鬼指根》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尹学芸的全新中篇小说集,收录了《大宝出生于1971》《风雅颂》《鬼指根》《会飞的父亲》《我所知道的马万春》五篇作品。五个故事,五种人生,每个故事都似有无尽深意,那些记忆里的人和故事随文字层层撕开表象,内里的真实让人触目惊心。尹学芸的文字冷静克制,笔调洗练成熟,她不停地书写着乡村与城市的人情冷暖,传递着生活中最细微的情感表达,写出了在大时代洪流裹挟下前行的小人物的蹉跎命运,家长里短的烟火气里缠绕的是亲情、爱情与人情,但追问的却是人性、道德与这个时代。
《在北方》
张惠雯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即将上市
《在北方》是张惠雯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包括《雪从南方来》《二人世界》《黑鸟》《玫瑰玫瑰》等九篇,主要书写的是生活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尤其是行至人生中途的女性面临的情感、婚姻、养育等问题。从相对富足的日常生活展开,步步为营,张惠雯以自己对风景、天气、光线等自然元素的敏感营造小说氛围,又用克制而精确的笔法渐次推进人物心理变化,抵达人性深处,为我们呈现了异域他乡安居后的中产移民群体,尤其是女性经历的隐疾、孤独,以及保持独立人格和自由的不易。正如批评家宋明炜所言:“《在北方》深入肌理地写出选择的艰难,甚至绝望,但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在挣扎,为了那一口气,在‘漫漫长冬的开始’,让自己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下去。令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事,其实并非易事。”
《垄间击缶》
董华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即将上市
《垄间击缶》是琦君散文奖得主董华的最新散文集。全书分为《齐民本纪》《柳荫说坊》《辈人辈事》《岁土尘心》四章,记述了京西乡里的传统农事、旧闻、故人、年俗。改革开放四十余年,过去干过的农活儿,使用过的工具,有些农村老人已记不全了,青年人更无法得知。作者从事写作五十年,深入京西的垄间乡里,将那些散发着文明气息和贯通祖先气质的农时推进、农田耕作、农民劳作等往事记录了下来。这些农具、农技、农艺如今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了,但它闪耀的中华智慧和承袭的农田伦理,及其精美的雕刻、牢固的制作、深厚的蕴涵,却不能不使人敬而生畏。这是一部在汉字里触摸大地体温的散文精品。本书同时描写了一群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京西乡亲的生活流变,既有对往昔的怀恋,也有对新生活的歌咏,饱含着一位农民的儿子对于乡土、乡民的深情。
《读画》
李霖灿 著
[加] 李在中 编
北京出版社
即将上市
《读画》是李霖灿先生自编的关山门之作,集结其艺术史研究40余年心血,是其“故宫读画札记”的单篇研究部分,与《艺观》是姊妹篇。本册主要包含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历代名画的细节与材质的分析与考证,对中国绘画历史沿革、风格变化、绘画技法等方面的纵向研究,以及书法、古诗与绘画之关系等论述。既是艺术与文史、世情的互动研究,也有美学普及性质。
李霖灿先生出身杭州艺专,历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副院长,这些经历为他“读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也成为他作《中国美术史》的基石。
《艺观》
李霖灿 著
[加]李在中 编
北京出版社
即将上市
《艺观》是李霖灿先生自编的关山门之作,集结其40余年艺术史研究成果精华,包括“故宫读画札记”的艺术与佛教、艺术与民族研究部分,以及关于器物、建筑等方面的美学阐述,和《读画》是姊妹篇。本册包括对《大理国梵像卷》的深入研究,对云南纳西族艺术观的论述,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图像画、山水画等名画宝藏的介绍,以及中国传统艺术发展成就的梳理等。这些文章,既是对中华美学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也极大开拓了我们艺术研究的视野。
《西班牙黄金时代》
[法] 纪尧姆·金茨 著
王文佳 译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西班牙美术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传统,是欧洲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16世纪至17世纪是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多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本书讲述了这一时期所经历的绘画巅峰时代,详细介绍了包括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里贝拉等近150位艺术家,配以不同时期的大幅清晰画作,为了解西班牙巅峰时期的绘画提供了完整而严谨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