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劳动模范讲党课 | 全国先进生产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丁宏远:奋斗的人生最美
时间:2023.07.05

丁宏远,男,汉族,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原北京出版社副社长。

1954年、1955年、1957年,先后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1956年、1959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奋斗的人生最美

劳模故事

我是在印刷厂检字技工这个岗位上,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及全国劳模的。1951年,时年15岁的我进入北京印刷一厂工作,正值建国初期,为了建设新中国,工厂职工们都将高度的爱国热情转化成忘我的劳动精神和争当先进的积极追求,作为青年的我也不例外。当时检字质量低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车间的关键所在。因为在检字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很乱、错字很多的模子,查起来既费时间又费力气,个别的还因为检错字而发生原则性的错误,产生了不好的政治影响。我走向检字岗位不久,就开始思索质量问题,经过细心钻研、仔细琢磨,成功总结出了“两准一稳”(掐稿准、拿字准、看稿稳)和个人抽查等一套先进操作方法,平均日检字数、月产量超定额数和错字率均居全国先进水平。先后3次创造了全厂最高纪录,并且始终保持全车间质量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厂突出典型。此外,我还特别关心落后同志的技术提升,主动帮助他们完成生产计划。工厂根据我总结的操作方法制定了检字的操作规程,经过全面推广,对提高全厂检字效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本人也因为优质高产的突出业绩,于1952、1953年被评为厂劳动模范,1954、1955、1957年先后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有幸作为全国劳模代表之一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庆典活动,当时我是在“致敬”方阵中。

从印刷业转入出版业

在印刷一线工作的十多年里,我始终坚持的一件事就是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我认为学好政治理论才能提高觉悟,学好文化知识才能提升看稿能力,进而提升检字质量,成为一名优秀的产业工人。那些年,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我每天的睡眠时间都控制在5个小时以内。除了努力自学以外,我还上了夜校,并且拿出工资的一半去参加补习学校的学习。日子过得挺辛苦,但我却乐此不疲。也正是因为长期坚持学习,使得我的政治理论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20世纪60年代初,我从一线生产工作转到党务工作岗位,负责党的宣传工作,有了此前学习上下的苦功,自己也很好地适应了岗位的变动。正是在从事党务和宣传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结识了北京出版社一大批优秀、资深的编辑和作家。1989年,在组织的安排下,我进入了北京出版社工作,和大家一起为出版事业奋斗了近十年,直至1997年光荣退休。

出版社主要事迹

在从事出版工作的十年里,我记忆和感触最深刻的事,应该是推动了北京出版社出版和发行体制改革工作。进入出版社伊始,我担任了经理部经理一职,不久后我发现当时出版社编、印、发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彼此之间不太买账,工作中出现相互掣肘的局面;另一方面,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为此,在社领导的支持和干部员工的拥护下,我果断推动了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广泛宣传、牢固树立发行和印制为编辑工作服务的理念;二是发行、印制与编辑部实行分组对接机制,以提升工作效率;三是推行发行分片区负责制,提升员工市场竞争意识,并初步探索了绩效考核工作;四是大量引进青年人才,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一直到后来,我任出版社副社长,一直都没有停下过推动出版体制改革的脚步,我坚信当时的出版事业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一系列改革为出版社持续良性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退休后发挥余热

在职期间,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用于领导和管理工作,虽然有一些创作的热情和想法,但都没有在当时实现。1997年退休以后,我坚持“身体退休,思想不退休”,退休这20多年时间里少有清闲。一方面发挥我在出版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传播正能量。除了自己写写散文、回忆录外,我还参与编写了一些主题类图书,如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大众读物《活着的马克思》,这本书分别叙述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并力求外国话用中国话讲,费解的话用群众语言讲,因此成为广受读者欢迎的通俗理论读物,当时在业内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另一方面,我本着坚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热心参与公益事业。2010年积极参与筹办了“中华百年英烈书画艺术大展”活动。为了办好那次展览,自掏腰包跑了几个省的美术馆筛选展品,同时与多个部门商洽布展接待等事宜,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也收获良多。书画大展成功后,我又参与筹办了“歌颂中华百年英烈大型文艺演出”,在众人的努力和付出下,演出同样获得了成功。在这些工作和成绩的基础上,我和另一位活动负责同志决定留下点关于这次活动的记录,于是我们查阅大量史料、访问书画作者,完成了繁重的编辑工作,最终顺利出版了《中华百年英烈书画册》,让更多读者看到英烈风采。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并作为出版领域3位老党员之一,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采访报道。

心得体会同青年一代分享

今天在这里,回顾职业生涯、光荣在党58年,我也是心潮澎湃,我想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党组织对我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也是对我做人做事的肯定。回顾过去,我有以下三方面的思考和认识,想与同志们、尤其是青年一代们分享和共勉:

一是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始终对党忠诚。我生活和工作的年代里,党和国家经历了很多艰辛和坎坷,在那个特殊时期,我有时也会感到不安,但我从未动摇过对党的信仰和热爱,我深信党领导人民走出的道路、开创的事业一定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现如今党的百年历史已经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历史证明,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掌舵,我们的事业必将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是善于鉴别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清醒。在我工作的那个年代各种思潮交锋,必须要多思考、有鉴别、不盲从,才能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才能自觉紧跟形势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家学习交流的渠道更加多元和便捷,这样的新形势下更需要不断提升对各类信息的辨析能力,时刻保持政治清醒。作为一名老党员,虽然退休了,我每天仍会接触到不同的人群,我一直都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面对一些不妥的言行时,能做到敢于发声、敢于斗争。我想只有每个党员都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我们的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三是思想认识与时俱进,始终坚持学习。过去几十年我从未在学习上放松过要求,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每天的阅读量一般都不低于两万字,阅读和学习已经成为了我生活和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阅读使我获得知识、开拓视野、振作精神。希望每一个青年人都能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从阅读和学习中明理明事、增信增智。

四是要有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五四前夕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想,京版集团发展壮大到今天,是一代代京版人共同努力、实干奋斗的结果。希望年轻一代的同志们接过实干“接力棒”,接续努力奋斗,在京版集团的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印记。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的人生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