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召开,北京出版集团多部作品受表彰
时间:2023.07.19

7月18日,北京市举行第十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北京出版集团《宝水》《远去的白马》《西海固笔记》《平安批》等25部荣获第十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的作品、《远去的白马》《平安批》等11部代表北京市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作品受表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出席座谈会并发表了讲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爱军,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吴文学,相关生产单位负责同志、作者代表,以及北京市各文艺家协会、市属文艺院团、部分演艺机构、影视企业、音乐企业、出版机构和网络文学机构的负责人等近百人参加座谈。

莫高义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我市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对36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潜心创新创造。他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创作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不断发掘新的创作题材、深入新的火热实践、创造新的艺术表达,以建设“演艺之都”、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为牵引,高质量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首都新的更大贡献。

莫高义指出,各级文化服务管理部门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提升工作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创作环境、营商环境和文艺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为首都文艺发展汇聚强大合力、注入新的动力。

座谈会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远去的白马》作者朱秀海、电视剧《觉醒年代》总制片人刘国华等7位主创及创作生产单位代表分享了创作体会,表达了再攀文艺高峰的决心和信心。

/ 朱秀海/

文学获奖作品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作者朱秀海,围绕“红色资源有着感召人心的不朽力量”为题,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心得体会,讲述精品力作“背后的故事”。他谈道,一些年轻读者因为这本书,进而对中国革命、对人民在革命中付出的牺牲有了全新认知,并被深深感动。这就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力量。我们只要把它挖掘出来,就能感动周围的人,感动比我们更年轻的人。

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由市委、市政府设立,每2年评选表彰1次,是北京市文学艺术界最高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集团共有31部作品获正式奖,且每届均有入选。本届推选出25部优秀作品,涵盖戏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音乐、文学以及其他艺术类作品等,集中体现了首都文艺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

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则共有11部北京作品入选,获奖作品和总分名列各省区市首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这也是北京市连续三届获奖作品数量和总分名列各省区市首位。目前,集团共有20部作品获此奖项,本届和上届分别有两部作品入选,创造了连续两届两部作品入选的佳绩,体现了集团始终坚持“原创、专业、首善”的价值目标,聚焦出版主业,持续提升社会效益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