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1日下午召开的“出版视点”专题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等同志出席并做交流发言。现将这几位嘉宾的精彩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邓凯:融入全民阅读工作大局,推动全民阅读纵深发展,是各级作家协会组织及广大作家群体应尽的使命与职责,全民阅读推广事业少不了文学界的参与。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打造更多高品质、专业化的全民阅读、文学阅读活动品牌。动员大众参与到文学创作和生产传播消费全过程,促进文学转化、“破圈”,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的共育共享。
徐升国(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面向信息化智能化新时代,需要前瞻性、引领性研究设计全民阅读智能化发展方向。中国未来的智能化分级阅读研究应重点关注个性化阅读标准制定、阅读能力测评理论、阅读内容智能推荐技术等方面,完善“智能阅读理论—智能阅读技术—智能阅读产品”整条研发产业链,实现对国际阅读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突破与引领。
刘俊来(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编辑更应成为全民阅读的实践者、推广者、引领者,用专业技能去为读者挑选、审核、把关、设计、润色、打磨一本书,通过提高图书的内容价值和可读性、易读性来参与阅读推广。编辑要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在一条条文案、一次次活动、一场场直播中,推广图书精彩内容的同时,介绍与之相配合的读书方法,在润物无声中“授人以渔”。
崔岱远(北京阅读推广人、文化学者):近几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难免存在一些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问题。要从切近处入手,用通俗的语言传承经典,让广大读者自然而然地接近经典、深刻理解经典,在传统中创新,从而有效地提升推广全民阅读推广成效。
贺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全民阅读重在“全民”,特别要关注一些特殊群体,比如老年群体、盲人群体、文化程度较低群体等。广播读书节目给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吻合融媒体产品特性的老年广播读书节目,为老年人提供移动收听、“碎片化”收听、多渠道收听等服务,为老年广播读书节目增添了新活力,延展出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