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北京学者”名单发布,全市共有来自各领域的26人入选。其中,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编审韩敬群光荣入选!
在今天的第二期“京版人才”中,我们就为您隆重推介韩敬群老师。
北京学者
韩敬群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编审
韩敬群,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编审,现集团北京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第十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9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新中国60年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才;
2015年,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2017年,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出版人物”,并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
2018年,被中国编辑学会评为“全国十大出版编辑”;
2020年,被市总工会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韩敬群从事文学图书编辑32年,一直工作在编辑第一线,他带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以下简称十月文艺社),多年来策划出版多部获得国家级重量奖项、收获国内外良好口碑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出版物,为保持北京市文学出版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两位70后作家徐则臣、乔叶,他们的获奖作品《北上》《宝水》都是经韩敬群亲自责编而出版。
在韩敬群等的带领下,十月文艺社秉承“原创为本,品质立社”的宗旨,多年来推出了一大批兼具思想高度与艺术水准的原创作品,屡次获得各类国家级重要奖项,包括:《北上》《云中记》等11部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宝水》《北上》等7部荣获茅盾文学奖图书;《云中记》《秘境——中国玉器市场见闻录》《八月桂花遍地开》等6部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含提名奖)图书;《西海固笔记》《中关村笔记》《中国京剧图史》等4部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汤显祖全集》等3部荣获中国图书奖图书;《如果大雪封门》《我们的老院》等11部荣获“中国好书”奖图书;《北京:城与年》《大森林》等5部荣获鲁迅文学奖图书。在中国当代小说的开卷排行榜上,十月文艺社长期名列前茅,在业内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好评。
2022年,由十月文艺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十月文艺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安批》,双双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十月文艺社继《北上》《云中记》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再次有两部图书同时获此殊荣。十月文艺社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届有2部作品获奖的出版单位。
韩敬群同时坚持文学出版研究与书评写作。出版专著《编辑的光辉宝藏》,探讨出版业在商品时代的生存问题、作者与编辑间的互动沟通、文学编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等课题;倡导文学编辑应保持对时代的领悟力、穿透力,对生活的观察力,与作者以文会友、同行共进的能力,以及终身践行的学习能力。
入选感言
作为文学出版领域的代表能够入选“北京学者”,个人感觉非常荣耀,我觉得,荣耀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我们整个北京市的出版行业。这个荣誉对于我们整个的出版行业,应该说都是一份非常大的激励。
我刚进北京出版社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理想是做一个"学有专长"的学者型的编辑,那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在我自己职业生涯的晚期,恰好能够获得一个叫“北京学者”这样的荣誉,我觉得从学者开始,以学者来做一个结束,好像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我特别想跟集团的所有员工说的一句话是,北京出版集团是一个能知才、爱才、用才、荐才的好地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它付出心血,努力工作。
作为一名编辑老兵,跟大家说三层意思:
第一,我自己的编辑理念是“造福社会,造就自己”;
第二,还是我特别喜欢引用的钟叔河先生的一句话,就是“出版社的总编辑应该是出版社的第一编辑”。所谓出版社的第一编辑,我理解就是说总编辑,不单在选题策划、作者维护、书稿编审、编辑加工各个方面都能做到身先士卒,成为编辑中的翘楚,在产品营销推广各个方面,也要起到带头的作用。所以,我也特别向大家王婆卖瓜推荐一下我自己的微信,我可以说是十月文艺(出版社)产品和形象方面的第一代言人。我的微信没有别的内容,非常简单,都是关于作家作品的。我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微信作为十月文艺(出版社)做文学出版的标准和尺度来看待,来运作。
第三句话,一个好的编辑,他必须具备道和术两个层次的能力。具体来说,我觉得就是一个好编辑,要能做大事,雅事,日月光华、星汉灿烂的事,风花雪月的事。这可以说是“道”,但还有一个“术”,术是具体的方法,他也能够做细事、小事、脏事、累事儿,柴米油盐非常琐碎的事。既能仰望星空,也能够脚踏实地。
“北京学者”计划是2012年底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北京市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居于世界科技前沿、富有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名家大师,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