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音乐诗会暨2023年度“新华荐书·山水阅读书单”发布礼活动现场
阅读山水间,胸中有丘壑。近日,2023年“山水阅读节”标志性活动——山水音乐诗会暨2023年度“新华荐书·山水阅读书单”发布礼在广西桂林举行,同时发布《山水阅读桂林宣言》,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西高地行记》入选2023年度“新华荐书•山水阅读书单”。
“我愿意把如何到达的过程写出来”
——从《西高地行记》兼谈散文创作(节选)
多年来,阿来用脚和笔丈量世界,认知内心。他攀行在雪山之间,仰望苍穹,俯身凝视花草生灵……他曾说,行走与写作是他的宿命,从四川到西藏、云南、贵州、甘肃……阿来写大地、星光、山口、银环蛇、野人、鱼、马、群山和声音,把读者引向广阔的精神空间。同时,作为一位植物学的痴迷者和博学者,他的笔触也多聚焦花草树木,阿来说:“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在《西高地行记》中,每到一处,都会有繁花盛放。
行走让我们认识世界、深入世界、呈现世界,这样人生才可能走向开阔,写作才可能变得精致又广阔
卢一萍:今天非常荣幸能与阿来老师对谈,其实您的很多行程我都知道,感觉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准备启程的路上,《西高地行记》也便是行走中诞生的新的散文集。评论家谢有顺曾说过,“阿来之于中国文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有力地拓宽了文学表达的疆域,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文学建立起了一种超越性。文学光有世俗性而没有超越性,就会匍匐在地上,站不起来,全是那些细小、庸常的趣味,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我们每天生活在非常热闹的文学场域里,但真正能够提起的经典作品或者作家似乎数量有限,所以,超越性是我们力求作品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
一个人从一位作者成为一位作家,一位作家再成为一位优秀作家,一位优秀作家再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必须要靠众多的作品来支撑。前两天我到新疆巴音布鲁克,有一位作家刚好谈到您的散文,的确,我们更多地把阿来老师看作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而散文常被小说的光芒所遮蔽。事实上《西高地行记》等散文集和《尘埃落定》《云中记》等小说一样,都构成了您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的一部分。您持续创作出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我们关注,也引起了巨大反响。
很多作家是书斋里的作家,阿来老师的不同之处在于,您与自己钟爱的这片大地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川西高原到藏地高原。阿来老师是自然之子、大地上的作家,《西高地行记》里的很多细节都让我非常感动,旅途中简单的餐食都能写出一种诗意。我们在写散文的时候,常常把自己隐藏起来,但是阿来老师的信息与行踪弥漫在文字之间,抒发了对大地、万物、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思考。那么,行走对于我们而言的意义是什么呢?
阿 来:旅游,观赏,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这既是在内省中升华,也是地理上的逐渐接近。所以,我愿意把如何到达的过程也写出来,这才是完整的旅游。行走当然非常有意义,至少是我喜欢的。我可能不太喜欢托尔斯泰,因为他不出门;我也不那么喜欢博尔赫斯,因为他也是待在图书馆里。相较于只能体验写作的书斋里的作家,行走给予人以双重体验,有一部分作家在认真写作之外,也会广泛接触大地上的人群、文化、地理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行走让我们认识世界、深入世界、呈现世界,这样人生才可能走向开阔,写作才可能变得精致又广阔,所以行走非常重要。
《西高地行记》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三个向度。第一,我们在大地上行走,首先是地。地上道路的开辟有一套系统的功能,跟地球、地质结合在一起的一套专门知识,这套知识叫地质学。山有山的历史,河有河的历史,祁连山下有独特的河西走廊气候。第二,以黑水为例,除了地质上的修辞,它也有文化上的修辞,这是需要下功夫的。第三,我们常说山上的河流滋养了生命,不光是人,不光是马,佛经里头把一切有智慧的叫有情世界,情是什么?情感。因为它是一个有情的世界,所以仅仅书写“一片野花在灿烂开放,不知名的鸟儿在集体歌唱”是没有意义的。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我们要认识这些有情生命,就必须进入它——这并非是要成为拥有植物学知识比较多的人,炫耀认识一千种花或是两百种树,“命名”这个环节,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既然我们要书写这片大地,就必须一一叫出这些生命体的名字,表示对这些有情生命的尊重。即便是在河西走廊这样一个单调的世界里,我们还发现了若干植物在开花,诸如此类。
本文节选自《文艺报》2023年8月16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