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好书抢先看|《毛泽东印章鉴赏》(第11期):谈月色刻“润之”印
时间:2024.01.08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细朱文“润之”印,刻于1950年,寿山石材质,带有半透冻质感,有人称其为“红芙蓉寿山石”。原印尺寸为:2.3厘米×2.3厘米×8.3厘米,印章一侧靠右边刻有纵向单行楷书边款:“顺德谈月色篆刻”。此印石较高,顶部为平圆头制式,无纽。通体呈浅白色,并带有条状红褐色,两色不规则相杂相间。下方红褐色布落得稍多一些,上方银灰浅白色布落得稍多一些,此外,印章四周还散布着一些少量的淡黄色斑。上方有一道深褐色的裂隙暗纹斜贯印面,这些现象与特征是典型的半山芙蓉石,而非红花芙蓉石。再看镌刻印文的印面,刀痕清晰,刀法果断生辣,线条流畅通达,开挖深度适中,坡度比较直立。从图四十八“润之”印拓可知,结体侧重圆转,线条非常细腻遒劲,整个印章布白端庄匀称而又妍丽挺拔,且疏密有致,很有娴静优雅的风度与气息。清陈炼(1730—1778)《印说》云:“刻印,先要考证篆文。篆文既明,就其形势,细细存想,应如何配法?如遇两字印,或一繁一简,或一短一长,本不配者,宜以不配配之。”谈月色的“润之”印正是如此,一繁一简,一多一少,本不配者,然谈氏把“之”“水”“闰”等分占地,让“之”字向上方飘逸张扬,让“润”字向下方飘逸张扬,这样上下呼应,动静相宜。“水”旁下方与“闰”字部相连,而“闰”字部下方有意留出一大块空白,营造了全印一个“亮点”。成为陈炼所言“就其形势,宜以不配配之”之奇妙所在。达到了其文圆转妩媚,“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之审美效果。此印如果与王福庵等浙派印人的圆朱文印相比,显然拉开了距离,充分体现出淡氏的个性与特色。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内容简介

《毛泽东印章鉴赏》是一部研究毛泽东用印的专著,作者对毛泽东用印作了归纳与梳理,并从艺术的角度对这些印章进行鉴赏和解析。

作者简介

王本兴,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画家,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甲骨文拓片精选》《印章章法分类》《怎样学篆刻》《中国奥运冠军印谱》《甲骨文字典》《金文字典》《甲骨文读本》等50余部作品。其中《甲骨文字典》《甲骨文读本》等先后在美术图书评比中获得“金牛杯”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