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好书抢先看|一部覆盖全年龄段的健康教育宝典!《张雪亮讲〈黄帝内经〉》连载(第2期)
时间:2024.01.14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食饮有节的另一个含义:寒热要有节。

吃的东西,寒温也要适中。《灵枢·师传》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及不致邪僻也。”“热无灼灼”,吃的喝的东西不要过热,“寒无沧沧”,沧的意思就是寒,“寒温中适”,中适就是适中,“故气将持”,气很平和,“及不致邪僻也”,僻是比较奇怪的病——就不会得一些比较奇怪的病,这是寒热的问题。

我们要开阔思维,不仅是饥饱、寒热要有节,喜欢过咸、过甜、过辣等饮食,甚至有饮食偏嗜的朋友都要注意和改变习惯了。

当然,食饮有节,还可以理解为根据节气、节日、季节的变化来调整饮食。《吕氏春秋》中讲:“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四季不同,节气不同,饮食自然也应有所差异。以立春时节为例,生菜、萝卜丝、韭菜等,用薄饼卷而食之,谓之春饼。把萝卜、芹菜等摆在盘子里互相馈赠,称为春盘。没有春盘,哪怕啃萝卜也可以,反正都可以叫“咬春”。其含义主要是两个:其一,春天万物生发,勃勃生机,吃五辛以发五脏之气;其二,咬,咬春可以“却春困”,就是缓解春困的意思。关于病从口入,《灵枢·五色》还提到“食不洁”的话题。联系现在,一种新的疾病发病越来越多,就是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胃癌发生的原因之一。有人注意到,广东地区有个习惯,吃饭前,要用开水涮涮碗盘和筷子,结果那里的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还真的低一些。

from clipboard

关于吃喝,想再跟大家聊两个话题:

第一个是食复。

什么叫“食复”呢?病本来已经好了,因为饮食的问题又导致复发,中医叫食复。《素问·热论篇》说:“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一个人得了热性病已经好了,但是为什么有时还会有点儿缠绵,还会复发?岐伯说,“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因为这个热象还没有完全去掉的时候,“而强食之”,不应该吃这么多东西的时候而强食,故有所遗也。“若此者”,像这样一些问题,“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病势已经明显衰减了但是体内还有点热,“因其谷气相薄”,薄就是迫的意思,逼迫的迫,“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两热,一个是指病的热气,一个是指谷气的热气,这两个热相合,病老是治不彻底。

张仲景的《伤寒论》最后一条专门提到了食复问题,“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号脉挺好,基本没问题了,但是突然又有一些不舒服,举的例子叫“日暮微烦”,黄昏的时候心里有点烦。大家记住,学经典还是这样,不见得非要有这个表现,反正是有点不舒服了。“以病新差”,这个“差”通“瘥”,就是病愈的意思,这个病刚刚好,“人强与谷”,有可能是两方面,病人自己非要多吃,或可能是家人要他多吃。“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这个时候脾胃之气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能消谷”,不像正常的时候消化吸收能力强,运化功能强,“故令微烦”,所以会导致心烦那样的小毛病。“损谷则愈”,这时首先要“损谷”,就是不要吃那么多,特别是外感伤寒,病自然就痊愈了。

第二个是忌口,就是吃东西有什么注意事项。

中医有个习惯,开了中药以后会交代患者一些注意事项,除了药怎么熬,还包括生活中饮食注意什么。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有两篇专门讲忌口,一个是“禽兽鱼虫”,吃鱼吃肉有什么忌口;一个是“果实菜谷”,吃水果蔬菜五谷杂粮有什么禁忌。《伤寒论》的第一张方子“桂枝汤”方后注里边有很多注意事项,就包括忌口的问题,喝中药要“禁生冷”,即生的、凉的东西要少吃;“黏滑、肉面”,黏的、滑的,肉、面这些不太好消化吸收的要少吃;“五辛”,像韭菜,这也要开阔思维,不见得非要搞清楚是哪五辛,凡辛辣的都要少吃;“酒酪、臭恶等物”,不要喝酒,更不要吃变质的东西。喝桂枝汤的同时禁这六大类,“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在以后说到别的方子的时候,会发现张仲景好几次说到“忌口如常法”,即是指这六大类。喝其他方子的时候要忌口,但是为了行文简洁,不再啰唆一遍,而是说“忌口如常法”,常,正常的常,是指和喝桂枝汤时一样的禁忌。

张仲景说了忌口如常法,就是指常规的方法。既然有常法,还应该有变法。我曾经指导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是写中医的忌口。中医的忌口大家要客观理性看待,古代文献中的忌口,有些受时代所限,现在来看不见得都是正确的。但《黄帝内经》的理念能够开阔我们的思维,非常重要。

所以,我提出一个概念叫“辨证忌口”。

“辨证忌口”,热病,自然而然要少吃热性的东西;阳虚,自然而然要少吃凉性的东西,这也是《黄帝内经》说的“用寒远寒,用热远热”,这就叫辨证忌口。还有“辨病忌口”,什么病应该少吃什么,现在看来,辨证、辨病加上喝桂枝汤要求的忌口,都是应该重视的。

我们在交代病人忌口的时候,要有个度,不是一点不能吃。

from clipboard


本书共分两辑。内容模仿《黄帝内经》原书架构九章八十一卷,撷取原文经典章句与段落,与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联系相糅合,阐释背后的医学道理,语言幽默风趣,例证形象生动,方法实用有效。

第一辑从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出发,帮助读者快速入门,掌握实用养生技巧;第二辑遵从中医学经典教材逻辑,逐一揭开中医基本概念的神秘面纱,从入门到深化,严谨而不枯燥,“授人以渔”,引导读者学会举一反三,还大众以去伪存真的中医养生“真相”。

作者张雪亮,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主任医师,原中国医史博物馆副馆长,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养生文化推广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从著名中医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及京城名医孔伯华之孙孔令诩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基层医生临床实用全书》《养生做好8 件事》等专著。作为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多个健康栏目特邀主讲专家,向公众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并被评选为“2022 年度中医药科普影响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