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春节这一中国传统习俗为视角,按春节归家、置办年货、除夕守岁、拜新年、逛年集、合家欢庆等经典场景6个章节,递进式展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回家过年方式、内容上的发展变化!
年味是什么?是家乡腊月集市的喧闹和繁荣,是人们准备过年忙碌的身影和笑容,是红红火火的灯笼和春联,是热热闹闹的鞭炮烟花,是团团圆圆的丰盛年夜饭,是亲朋好友团聚时的浓浓情意,是辞旧迎新的吉祥氛围,更是中华民族在传承中积淀的文化品味。
年味就是年俗,约定俗成,历史悠久。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年味最浓的地方是故乡,春节人们纷纷回到故乡都是为了寻找和感受年味,那种感觉,是对传统自然的回归,更是对文化无言的眷恋。
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会回家乡过年,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熙熙攘攘的人们,拎着大包小包,拖着行李箱,纷纷踏上归途。回家乡过年是温暖的,回家的路是心中最美的风景。这里有熟悉的土地,有自己居住的房屋,有独特的习俗,还有难忘的年味。年味,是远方的惊喜,更是一家人团聚的味道。
过年前各家都会将年货准备齐全,有蔬菜、瓜果、肉类、酒水、糖果等吃的,有孩子们穿的新衣服、新鞋袜,还会准备各种面食和走亲戚用的礼品,当然还会准备鞭炮、春联和年画等。在故乡,张贴年画过年,给节日增添了气氛。春联的内容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有我们熟悉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
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庆团圆和忙着准备年夜饭。在老家,除夕丰盛的团圆饭,不是简单的一顿饭,更具有团圆的意义,浓缩着家人的亲情,也使得爱家顾家的观念代代相传。在除夕这天,扫房子、放鞭炮、看春晚也是重要的内容,特别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烟花和鞭炮使得村庄和小城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家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向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大年初一早上,爆竹声后,碎红满地、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大家走村串户拜年的时候,会观看红彤彤的对联和字画。新年中,最不缺的就是热闹。家人团聚、走亲访友,是中国人的新年习俗。
赶年集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活动,赶集的人们在各个货摊前穿梭,用空前的购买热情流露着对传统新年的重视。年集规模大、商品种类丰富,要说人气最旺的当属卖春联和鞭炮的,火红的春联挂在摊前,还有那大大小小的中国结、福字、窗花。整齐统一的中国红,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引得人们争相购买。火爆的年集和赶集的人们是过年的一道风景,也体现了故乡过年的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回家过年的人们也会参与一些欢庆活动。浓浓的年味,包含着无限的快乐、热闹与惊喜。大家享受着新春的美好时光,感受着家庭的幸福美满。过年期间各地都会举办一些不同特色的节日活动,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社火表演······各种民俗活动轮番上演。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访亲探友、祭祀祈福、放松身心,为新的一年祈盼好运,积蓄力量。
本文节选自《年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