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二十四节气 | 春过三分二,气清景明时
时间:2024.04.04

from clipboard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from clipboard


图片

清明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


桐始华的“桐”,指的是白桐。清明时节白桐花开始绽放,随风摇动的纯白桐花,让美好如约而至。

二候田鼠化为鴽

清明时节阴气潜藏阳气渐盛,喜阴的田鼠躲回洞穴,喜阳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多雨,雨过春深,则见虹霓,七彩霓虹架桥,定格起春日最美瞬间。


清明有习俗


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节的民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民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也是传承好家风的时候。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以达到“除病消灾,带来好运”的目的。

插柳戴柳

过去在清明这一天,家家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宝水》节选

愿语

乔叶  著

清明前后的睡眠总是比平日里更差,基本上就是合不住眼。房间那头的老原倒是睡着了,呼噜声间歇传来,却也不显得聒噪。偌大的院子平素里只我一个,人气儿严重不足,有他还是不一样。更何况他又不是一般的人气儿。

六点刚到,老原就起了床,我便也跟着起来。匆忙吃了两口饭,便先去原家坟。路窄处下了车,一前一后走着,路面不平,裤脚擦着草木干枝簌簌作响。我磕绊了一下。老原回身看了看,便站住,等着我上来,并肩而行。

坟头不多,都立着小小的碑。有的坟前还有新鲜的纸钱灰烬,我问老原是谁来上过坟了,老原说不可能。近邻还有别家的坟,人家上坟更早,或许前两天就上过了,应该是风带来的。他往东北方向指了指说,那边就是兵冢,给兵冢烧纸的不少,兴许就是那边的灰。又说平白无故去给别人家上坟,这在乡里很忌讳。听说前些年别的村为这事还打过官司呢。两家平日里交情不错,坟地也离得近,早上坟的这家孩子长年在外上学,给自家上过了坟,看袋子里的纸钱还留了一些,就走了几步,给那家坟地也烧了一些。那家来人看到了大恼,说你这是咒我家没后么?欺负人啊。这边傻小子还觉得自己在做好事儿呢。后来乡里的司法所好一阵子调解,还是傻小子给人家道了歉,这边才撤了诉。

也有例外。兵冢就是。一会儿咱们也去那边烧点儿纸。他说。

看着老原走向最顶端的坟头,干站着似乎不妥,我犹豫了片刻,便跟着过去,用树枝画个圆圈,摆上供飨,再烧纸钱。因为奶奶的谆谆教诲,我对这一套程序相当熟悉。比如烧纸时一定要画圆圈,把纸钱烧在圆圈里。比如在坟前的公共道路上也得烧点儿,给孤魂野鬼们一点儿零花。再比如纸钱一定要烧净烧透,不然到那边就是残币,花不了。烧时也一定要开口出声,叫祖宗们听见。这时候的说话不叫说话,叫愿语。愿语的内容除了报告自己的近况,还要祈求他们保佑这边的日子一切顺遂。

为啥要愿语?我问奶奶。

那边没啥事,他们或许在睡呢,或许在串门呢,你一声不吭,谁知道你来了?

为啥非得画圆圈?

圆圈的意思就是描个盆,好装钱的。你要不想画圈,下回带个盆来。

这纸钱到那边真能花?

要是不能花,世世代代弄这干啥。

祖宗们真能保佑咱们?

那还用说。

他们要是那么能,为啥不在那边自己造钱花?还得咱们这边给他们送?

你这闺女就这点儿最闹人,连环问,问连环,不沾弦儿的话,

咋就那么多!

可老原没话。便在沉默中,一个坟头一个坟头拜过来。在他爷爷坟前停留得最久,碑上两个名字都很清晰:原德茂、原杨氏。这么看来他奶奶该是姓杨。立碑人的落款先是原福久,下面又排着三个名:原承功、原承文、原承远。老原小名是根儿,两个弟弟的小名儿呢?他说,老二叫树,老三叫林。根,树,林,我默念。先是扎根儿,然后成树,接着成林,内在的逻辑关系还挺严密。

一切程序进行完毕,我方才问他上坟时为啥不愿语,他说,心里有话就中了,非得用嘴说?又道,听你的,愿语愿语也中。便清了清嗓子,冲着坟头们揖了一揖道,列祖列宗长辈们,清明了,给你们送钱粮来了。你们该吃吃,该喝喝,该买啥就买啥。我身边这是青萍,也来给你们上坟了,以后会经常来给你们上坟的。我瞪了他一眼,没出声。出了坟地,我才道,谁叫你说我了,还攀扯得那么长远。他道,你看你,一会儿叫说,一会儿又不叫说的。真难伺候。

又走了一段路,便到了兵冢前。果然是很大的一个坟头,没有碑,却修得圆饱,周边杂草也清理得很净。纸钱的灰烬不少,墨黑团团,随风四散。我们把余下的纸钱烧掉,便原路折返。

本文节选自《宝水》,乔叶著。


相关阅读

from clipboard

《宝水》

乔叶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