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2024南国书香节 | 徐则臣: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
时间:2024.08.15

2024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将于8月16日至20日开幕,本届南国书香节着力突出“高品质”“高人气”“高规格”,重点打造“茅盾文学奖”大讲堂等系列活动,邀请茅奖作家围绕优秀作品开展对谈分享,与广大读者共话好书背后的故事。

8月17日(周六)17:00,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带领我们走近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

以写作认知生活,用文学找寻答案。徐则臣一路斩获茅盾文学奖等各项文学大奖,被视为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

从历史深处的河流,到民族精神的探寻,徐则臣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描绘了不同历史时期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深刻变化,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秘史和精神面貌,既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活 动 详 情

| 主题 |

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读者见面会

| 时间 |

8月17日(周六)17:00—18:30

| 嘉宾 |

徐则臣

| 地点 |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

B区1号会议室

作家介绍

from clipboard

徐则臣

著名作家。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耶路撒冷》《北上》《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北京西郊故事集》《青城》《青云谷童话》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冯牧文学奖,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说”,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六届香港“红楼梦奖”决审团奖等。长篇小说《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中国好书”奖等。长篇小说《王城如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7年度十大中文小说”、被台湾《镜周刊》评为“2017年度华文十大好书”。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意、俄、阿、韩、蒙等二十种语言。

图书介绍

from clipboard

《北上》

徐则臣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上》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罗”。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通州时,小波罗因意外离世。同时,清政府下令废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最终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耶路撒冷》

from clipboard

徐则臣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少年时代,初平阳和小伙伴们在运河边一座摇摇欲坠的斜教堂外,听见一个文盲老太太独自在里面一遍遍地念叨:耶路撒冷。初平阳一直以为是这个词的汉语发音足够动听和神秘,才让他多年来念念不忘。直到博士毕业前夕,在一个从以色列来的犹太教授的追问下,他才发现,自己对耶路撒冷的想往,不仅源于汉语发音的诱惑,更是内心里隐秘多年的忏悔和赎罪之结……

《耶路撒冷》是70后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长篇小说成名作。本书聚焦在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代中国年轻人,以在运河边长大的五个年轻人举行的一次赎罪式的聚会开始,勾连出北京、上海、故乡和国外等不同城市和地域的生活,旨在通过对他们父辈以及自我切身经验的忠直描述,深入地探寻在疾速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这一代人的精神脉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生活现状和疑难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