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青春书评 | 跟着雨燕的视角飞越北京中轴线
时间:2024.08.19

本期青春书评作者为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少年文学》杂志副主编冷林蔚。让我们通过分享她的体悟,以“雨燕”的独特视角,共同领略中轴线别样的风采与韵味。

from clipboard

《雨燕飞越中轴线》

张之路  著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跟着雨燕的视角飞越北京中轴线

文 /冷林蔚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正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9项世界文化遗产。我作为从北京中轴线申遗之初就持续关注其动态的一名“中轴线发烧友”,感到无比兴奋与自豪。不禁想起两年之前,为了支持北京中轴线申遗,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孩子们了解北京中轴线,我所供职的《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特别推出了“北京中轴线”专号,邀约张之路老师创作了小说《雨燕飞越中轴线》,刊发在杂志头条,后来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之际,再次推荐《雨燕飞越中轴线》这部小说,更是正当其时。如果你听说过北京中轴线,那你一定会对这篇小说感兴趣,你一定想用雨燕的视角去感受不同的中轴线;如果你完全不了解北京中轴线,那你更应该读一下这篇小说,读完之后你不仅能增长很多知识,还会产生亲自来北京中轴线走一走的冲动。

北京中轴线的内涵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作为北京老城的脊梁,她有几百年的历史,包括15个遗产点,串联起古老北京城中无数个重要节点,每一个节点都能洋洋洒洒地做一篇大文章。但是作家在创作时没有深陷其中,面面俱到,而是运用宏观掌控能力,提炼出每个节点最重要的历史和内涵,再用一个完整的故事把这些节点串联起来,就如同用一颗颗硕大的宝石串联成一条华美的项链。正因为如此,我们非常顺畅地就能读完小说,读完之后也会对北京中轴线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就是小说区别于非虚构作品的独特魅力!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非常古老,随便一处建筑可能都有几百年了。如果只是去介绍这些建筑的样式、特点和历史,多少也会有些枯燥。作者巧妙地选择了更具有生命活力的切入点——中轴线上的树,以树的故事带出人的故事和相关的历史。如果你曾经认真观察过一棵几百岁的老树,你就会从内心深处生出一份感慨,这棵树经历过朝代的更替,目睹过人世的变迁,无数人在它的旁边走过,来来往往,最后都消失了,但是树一直在那里站着,默默见证着历史。当你面对一棵树,你更容易产生一种共鸣,因为这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树的古老与坚韧会让你反观自己的渺小,进而反思历史的得失。所以我们一定不能错过中轴线上的那些古树,有了这些树,中轴线变得更加有温度了。

作为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最令人惊喜的亮点是华仙化为雨燕的这个设定。雨燕是古老北京城的象征,它与古建筑同生共存,也承载着老北京的文化,用雨燕的视角去俯瞰中轴线,特别贴切,特别有代入感。华仙是传说中的“铸钟娘娘”,她因钟楼铸钟而产生,本来是一个带有悲壮色彩的人物,但是在这个故事里,作者为她安排了新的归宿——她的精魂化为雨燕,几百年来一直守护着这座城市;同时她又以少女的形象与当代女孩罗燕凌相知相交,把文化的密码传承下去。雨燕和华仙这两个形象的结合实在是妥帖,借鉴历史文化又不拘泥,让古老的传说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生生不息的传承与创新,其实也是北京中轴线的特质。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与故事是说不尽的,这篇小说其实仅仅是为大家开启了一扇门,希望引导大家自己去探索真正的风景。这条古老的线路历经几百年,至今仍然在变化与发展,中轴线是一条活的线路,每个行走在路上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阐释它。

所以我想,真正读懂这篇小说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带上这本书去走一下北京中轴线,去探访小说中写到的那些地点,去寻找那一棵棵有个性、有故事的古树,去思考历史、生命与生活,去记录你的观察与感动,去创作属于你自己的北京中轴线故事!

我们诚挚地邀请每一位京版青年加入“青春书评”的大家庭,我手写我心,用笔触记录阅读的点滴感悟,用声音传递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