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书香中轴 | 从河道湖泊讲述“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09.06

近日,《深圳特区报》重点推荐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轴线与北京古河道》。本期“书香中轴”,让我们跟随本书作者的讲述,在北京的河道湖泊中,了解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from clipboard

《中轴线与北京古河道》

岳升阳 著

北京出版社

从河道湖泊讲述“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文/岳升阳

“北京中轴线”是汉代以来中国都城中轴线发展的结晶,成为中国近2000年来都城的核心景观,它是都城的脊梁,是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都城建设中对“中”的线状表达。中轴线体现的是礼制与风俗,而以礼制为重心。

“中轴线”作为一个词是近代以来出现的,为梁思成先生所提出。它指的是建筑或城池的中线,人们以此来规划建设宫殿和城市,以此来表达礼制秩序和风俗习惯。“北京中轴线”以明清古代宫殿建筑和城市礼制、标志性建筑为核心,辅之以道路系统,绵延7.8公里。它是北京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城市的亮丽名片。

中国古代没有“中轴线”这个词,古人讲“中轴”指的是中枢,即车轮中间的轴,周围有轮毂、辐条环绕。古人说某人“坐拥中轴”,即是指其位居中枢,是朝廷要员。车轮中轴示意图“中轴线”一词虽是近代才出现,但用它来表达的思想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轴线的观念与中的观念密不可分,它是“中”的延伸和发展,是“中”在物质形态上的深化,也是“中”在国家体制和社会生活层面的展现。在内涵上,它是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体现;在外在形态上,则凝聚于设计上的中线,体现出轴线的形态。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建筑设计上的中线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今人概括为中轴线的观念。它大致表现为中线对称的,横向和纵向有序排列的建筑物布局。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论在国家的礼制建筑中,还是在民间建筑中都真实地体现出来。

古人设计都城中轴线,必然要尊重既有的地形地貌,注重山形水系。“北京中轴线”附近虽无山冈,却有河流湖泊,成为中轴线设计上需要参照的龙脉要素,河湖水系是研究北京中轴线时绕不开的地貌背景。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形成园林城市的美景,具有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这一切都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我们在认识“北京中轴线”时,需要对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有一定了解,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轴线,认识它的设计和发展过程。要实现这一点,除了依据文字的文献之外,还应阅读大地文献,尤其是要重视城市考古。

古代的北京城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在它的中轴线上,曾有多处河流和湖泊,这些河流、湖泊对宫殿选址和中轴线定位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古高梁河和高梁河故道及故道中的湖泊,是元大都选址和确定宫城位置的主要地貌要素,通惠河、金水河、护城河、金口河等都在中轴线上留下印记。

北京中轴线上曾有多条古河道,有的至今仍在使用,有的已湮没于地下。主要有距今4000多年至距今约2000年的古高梁河、距今约2000年至辽代的高梁河、距今约1800年至金代被称为“宫左流泉”的引水渠、唐辽之前的珠市口南古河道……本书的重点在于通过文献考证和地层剖面分析,结合绘图和照片,述说已经消失的埋藏古河道、古湖泊,为人们了解中轴线的历史和地貌环境,提供一些读者平时少有接触,又可资参考的历史信息,以利于更全面地认识“北京中轴线”。

本文刊载于《深圳特区报》(2024年8月25日 第3版),作者岳升阳。

from clipboard

为满足读者线上购买需求,集团官方天猫店、有赞店铺推出“一城聚一线,一线统一城”北京中轴线专题图书区,邀您一同解锁更多北京中轴线的“秘密”!

点击下方海报即可进入活动专区

from clipboard

使用淘宝APP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集团天猫旗舰店活动专区

from clip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