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京版好书 | 《从广场到岗位》:在“生命的幽深处”游弋
时间:2024.09.23

近日,《文汇报》“读书”栏目刊发书评,推荐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新书《从广场到岗位》。

from clipboard

《从广场到岗位》

陈思和  著

文津出版社出版


在“生命的幽深处”游弋题

——陈思和《从广场到岗位》读后

时光荏苒,陈思和老师迄今已在大学从教42年了。恰逢其时,他的新著《从广场到岗位》新鲜出炉。乍看书名,人们会以为它是一本旧作新编,“广场”“岗位”这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耳熟能详的概念,早在1993年便由他在《试论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中提出,它对20世纪以降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发展轨迹作了极富原创性的阐释;尽管争议频现,但已成为相关领域研究者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细读全书后发现,它全然不是将以前论文加以辑集改编,而是一部新写的著作。更为引人瞩目的是,它抛弃了论著或论文写作的固有模式,采用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体,以自我言说的方式将以往数十年间提出的诸多关键语词作一番细密的梳理,在回瞻其萌芽、生成、发展的轨迹中重新作一番整体性的阐述。思和师计划写作六本,如今面世的《从广场到岗位》则是这一系列著述的第一本。

全书除开场白和结语外,分为五个单元,作者详尽翔实地展现了“广场”“岗位”等词语浮现的具体历史场域,并以晚清以来知识界的发展大势与流变为背景,追溯了其形成的内在理路,其间渗透着鲜明的个人化思考与情感体悟。因而这部新作的很多段落带有回忆录的色调,只不过它不是聚焦个人的生活事件,而是其精神发展成长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部理论形态的个人回忆录,前些年钱理群先生的《我的精神自传》与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后者对个人生活的描述占据了更多的篇幅。

作者在书中论及李长之对五四精神的批评时,引用了他提出的“生命的幽深处”这一措辞。李长之先生的这一提法对思和师的研究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他渐渐领悟到,“而所谓‘生命的幽深处’恰恰是我们长期缺乏关注、视而不见的新的研究空间。文学史上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幽暗深邃的空间,正是需要我们去探幽寻胜、有所发现的。”

熟悉思和师的人都知道,他从来都不是从一个先定的概念框架出发展开论述,而是通过对个别、具体的问题研究,不断开辟出新的研究空间,抽绎出新的理论解释。而上述那些贬义语展示的恰恰是他探索、思考时的真实情状,是对说不清道不明的“生命的幽深处”的碰触。自然,思和师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努力“通过解读一系列创作文本,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关键词内涵,使关键词逐步显现出自身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生命的幽深处总潜藏着未知的机理、脉络,它永远等待有心人进一步的探索,而思和师正是这样一个目光敏锐犀利的有心人。对于广场、岗位这类关键词,思和师的这本新著本身就是一次新的阐释,将先前被遮蔽的隐微层面曝光于世。

在此,我想起穆旦当年写下的诗句,它们向生命的幽深处投上深情的一瞥: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本文刊载于《文汇报》(2024年9月22日第4版),作者王宏图。

from clip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