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听书与阅读——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京版集团第十六届讲坛
来源:品牌建设部 时间:2018.04.23



  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再到有声阅读,城市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今天人们的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式。随着当下人们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有着读书的渴望和冲动,但能在安静的时间里沉浸于书香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听书”这种新兴阅读方式的出现,似乎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读书需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在第23个“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来临之际,由北京出版集团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听书与阅读——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京版集团第16届讲坛”于4月23日上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文会堂隆重举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展览部主任辛璐,北京出版集团原董事长乔玢,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集团纪委书记张景斋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热爱阅读和多年支持公益活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主持人董彬主持。


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

  曲仲:听与看,从表面上是人们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内容”所依托的媒介变得更加多元,其实质是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不仅是对出版企业,对产业链条上所有环节,如作者、编辑、发行渠道、版权交易、技术提供商、平台服务商等都提出了新的转型要求,并希望通过举办此次主题讲坛,来引起人们对阅读行为和阅读产业进行广泛关注,进而为促进全民阅读做出切实的努力。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

  陈樱代表国图的全体工作人员向到场的嘉宾及读者致欢迎辞,她表示,北京出版集团连续16年举办“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纪念讲坛等多种公益活动,以推进全民阅读,这种精神与国家图书馆是契合的,也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坚实基础。今天讲坛现场,出版人、媒体人、作家、阅读推广人等各方高人对于“听书与阅读”的真知灼见,会使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角度的思想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丽杰

  董丽杰同学认为,即便掌握了所有“听书”技巧,也必须明白读书其实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这里所说“读”不局限哪一种阅读形式,而是书本内容掌握和理解,同时,她也向广大在校学生提出了阅读要主动思考的倡议。


著名诗人、《唐诗的读法》作者西川

  西川:“听书”跟书面阅读状态的状态不一样,但其实是可以互补的,“听书”可以补充翻阅书本之外的阅读经验,与此同时,任何一种科技手段都有它的限度,限制里边也蕴含可能性,甚至带动新的写作方式、新的创作方式,过去诗歌的写作更多考虑的是与读者书面交流有关系,也许未来“听书”会推动诗人们开始思考声音的问题。


著名出版人、北京新华连锁有限公司品牌顾问刘明清

  刘明清从出版业者角度出发,他认为无论是“听书”还是阅读的其他形式,出版者要在核心的内容上起到关键作用,这样在享受到科技发展红利的同时,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精神食粮。


新华社记者、出镜评论员杰文津

  杰文津分享了“听利”和“听力”之间微妙的关系。他认为,无论是“听书”还是看书,要有拒绝的能力,我听哪些书、不听哪些书要有个人的判断,他希望读书依然是一种追求纯净的过程、追求高尚的过程。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导演迟忠波

  迟忠波则认为在读书的三个理解阶段中(字中意,意中意与意中物)“意中物”的阶段尤其重要,这是读书之后的感悟,科技进步阅读方式的改变无法提高自身感悟的能力,这也是在“听书”之外需要每个人加强的能力。


喜马拉雅FM副总裁、北京公司总经理、有声书负责人姜峰

  姜峰:一切文明史、传播史其实是科技史,核心信息就是媒介,媒介是塑造我们自己、塑造这个时代,“听书”这种阅读形式只不过在今天这个时代正好出现的,而“听书”的内容林林总总,他希望读者能真正听到一本高品质的书,感受不同的媒介、感受到不同传播方式带来不同的感动。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

  阿甲:对于孩子而言,“听书”虽好,但也不能替代阅读,尤其是家长的阅读陪伴,这是不可替代的体验,但“听书”完全可以作为亲子共读补充的手段,他也期待未来在这个领域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


嘉宾们生动的发言得到了到场读者们的一致认可,赢得了听众的共鸣和热烈的掌声。


  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组织了“小十月”文学社成员表演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的儿童剧片段,形象展示了听书与阅读结合的魅力。


  2018年是北京出版集团建社70周年。集团立足于北京丰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积淀,出版了一大批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精品佳作。集团还连续16年精心策划打造的“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主题纪念活动实践了企业“崇尚价值、以文化人”的出版理念,活动所产生的品牌影响,使得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传播了阅读的理念,形成了倡导“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热烈反馈,也得到中央和北京市有关单位的肯定和鼓励。